首页
> 责任与创新 > 兵工论坛

一个班组的输赢观

发布时间:2025-04-24

  □ 宣 明

  以赛砺精兵,让劳动和技能竞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造能!3月份,在“全国电子制造行业线束线缆制作工艺与操作技能大赛”上,信息院集团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参赛团队斩获“团队一等奖”“最佳工艺质量奖”“最佳展现奖”三项桂冠……参赛选手们在展现不凡身手的同时,更以实际姿态展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光荣与梦想。

  他们靠什么脱颖而出?答案也许就是班组背后的“输赢观”。

  “赢”检验的是实力,成绩映照“内里子”

  在宽敞明亮的电子线束线缆操作赛场,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计时器闪烁跳动,秒针滴答声揪着众人的心。白师傅手指灵动,似翩跹的蝴蝶,轻巧拿起线束,手中剥线钳精准定位,利落地剥开外皮,纤细的铜线根根分明。接着,他又迅速将铜线芯插入接线端子,拿起压线钳,“咔哒” 一声,牢固压紧……这是在全国电子制造行业线束线缆制作工艺与操作技能大赛中的场景。

  白师傅并不是第一次站在这样高规格的赛场上,他所在的电气装联班组也有不少这样的“能工巧匠”。为了能够获得参赛资格,白师傅下了不少“苦功夫”。

  为了备战这次大赛,电气装联班组举办了一次模拟比赛,给每个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看看谁的关键操作技术更加娴熟、压力适应能力更加突出,只有从模拟大赛胜出的选手才能代表班组来到全国赛事的舞台上。

  为了获得“打头阵”的资格,白师傅开启了一段“淬炼成钢”的自我提升之路。利用下班时间,他先从基础练起,反复用剥线钳剥离不同粗细、材质的线缆外皮,力求每次力度、切口都分毫不差。遇到复杂线路,他便一头扎进研究里,将图纸翻得卷了边,对着线路模型反复拆解、组装。不仅如此,为了更加真实地复现赛场气氛,他还自制了模拟比赛的计时装置,不断给自己加压……

  对于电气装联班组而言,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赛事是一个机会,更是一次契机,每位员工都比着干、争着上。“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可以见识到更高的行业标准!”小刘刚来班组工作两年,他早已将班组“追求细实,打造精品”的理念融入到职业追求中,她也格外珍惜每次参与选拔的舞台。

  “造英雄”而非“当英雄”,这是电气装联班组的人才培养理念。陈志华是班组的“领头人”,参加大赛前,她带领班组特意为选手们准备了“学习沙龙”,研究往年竞赛视频和实战经验,结合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最高标准,从理念和操作层面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协作、创新、坚持、付出……终于浇灌出了成果之花。几年的时间里,电气装联班组的参赛团队在各级大赛中频频获得优异名次,累计有4人成长为“三晋技术能手”,2人成长为兵器工业技术能手,2人成长为兵器工业青年技术能手,5人成长为国防工业技术能手。

  “输”发现的是不足,失意也能蜕变为“新动能”

  去年,电气装联班组有两支团队进入了全国电子制造行业线束线缆制作工艺与操作技能大赛。与甲队不同的是,乙队没能进入总决赛,未得到获奖名次。

  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乙队的参赛队员们哭了。

  “没进入决赛,哭是对的,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以后还有很多机会。”陈志华安慰队员们。乙队围坐在一起进行复盘,总结着失利的原因。

  经过调整,大家很快从消极情绪中走了出来,进入“观战模式”。看着甲队选手们与来自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全国电子制造行业线束线缆专业的技能大师切磋比武。

  “看,高师傅的线缆缠住了!”乙队的小陈惊呼。高师傅赛中状态一直很好,动作迅速却不失沉稳,但是线缆的意外缠结让他的手瞬间僵住,场外的观众也呼吸急促起来。高师傅心中虽闪过一丝慌乱,可多年职业素养让他立刻收起杂念,专注于自己的操作,及时补救,追回了时差。

  赛后经验分享时,高师傅为大家讲述了这份紧张的经历。小陈尤其感受深刻:既快又稳,这是竞赛中先发制人的基础操作,但是灵活应变才是掌握主动的必杀技!跟前辈相比,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操作上,更体现在思维上。

  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乙队也在研究对手和兄弟团队的经验优势。“出色的表现终究要靠过硬的基础能力来支撑,否则只是空中楼阁。”乙队在一次次的复盘和讨论中,放下了竞赛输赢的“包袱”,更加专注于技能素质的提升。

  回到工作岗位,乙队达成共识:不能只懂技能,还要懂原理、懂制造、懂设计,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大家重新熟悉每一道工序、每一种物料、每一个配件,学懂弄通生产工艺和设计图纸,将每一步操作都做到心中有数。

  与此同时,大家积极尝试新方法、新思路解决遇到的工艺瓶颈,参加各类小发明、小创造,将所内竞赛作为“磨刀石”,在平时对抗中锻炼思维、破解问题。大家都憋着一口气,要在真正面临挑战那一天,重新找回“面子”!这股不服输的精神推动着班组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你追我赶”的强大磁场。

  今年,原先甲、乙团队的队员们重新组队,来到了全国赛事的赛场上,凭借良好的表现一举取得了优异成绩。

  正是这一次次竞赛,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使命。“无论输赢,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场竞赛、获得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在为兵器事业发展积蓄更多底气。”陈志华坚定地说。

  确实,输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变得不再重要。在输赢之间吸取经验教训,在竞争博弈中谋求进步之法,才是兵器技能人才的共同追求。劳动和技能竞赛不仅激发了职工比学赶超的热情,还蕴含着厚重的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研究所将继续为职工搭建能力提升“练兵场”“比武场”,打造技能人才培育的“快车道”,让高水平工匠大师竞相涌现。(作者单位:信息院集团)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兵器工业集团多个单位及班组在全国“安康杯”竞赛中获表彰
中工网:淮海集团组装分厂手工钎焊班组长孙清娜———一直走在攻坚克难的路上
兵器工业集团在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复赛中喜获佳绩
兵器工业集团3个案例分获全国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健康班组案例、企业家和职工健康达人案例